55個化工及塑料術語詳解
密度與相對密度(Density ,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物質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簡言之是質量與體積之比,其單位是百萬克/米3(Mg/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相對密度亦稱密度之比,是指物質的密度與參考物質的密度在各自規定的條件下之比,或者是說一定體積的物質在t1溫度下的質量與等體積參考物質在t2。溫度下的質量之比。常用的參考物質為蒸餾水,并用Dt1/t2或t1/t2表示,為無因次量。
熔點與凝固點(Melting point , Freezing point)
物質在其蒸氣壓下液態—固態達到平衡時的溫度稱為熔點或凝固點。這是由于固體中原子或離子的有規則排列因溫度上升,熱運動變得雜亂而活化,形成不規則排列的液體的一種現象,相反的過程即為凝固。對于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常稱為凝固點或冰點,與熔點不同之處在于放出熱量而不是吸收熱量。其實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一致的。
熔點范圍(Melting range)
系指用毛細管法所測定的從該物質開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溫度范圍。
結晶點(Crystal point)
系指液體在冷卻過程中,由液態轉變為固態的相變溫度。
傾點(Pour point)
表示液體石油產品性質的指標之一。系指樣品在標準條件下冷卻至開始停止流動的溫度,也就是樣品冷卻時還能傾注時的最低溫度。
沸點(Boiling point)
液體受熱發生沸騰而變成氣體時的溫度?;蛘哒f是液體和它的蒸氣處于平衡狀態時的溫度。一般來說,沸點越低,揮發性越大。
沸程(Boiling range)
在標準狀態下(1013.25hPa,0℃),在產品標準規定的溫度范圍內的餾出體積。
升華(Sublimation)
固態(結晶)物質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轉變為氣態的現象。如冰、碘、硫、萘、樟腦、氯化汞等都可在不同的溫度下升華。
蒸發速度(Vaporizing velocity)
蒸發是指液體表面發生的氣化現象。蒸發速度亦稱揮發速度,一般用溶劑的沸點高低來判斷,決定蒸發速度的根本因素是溶劑在該溫度下的蒸氣壓,其次是溶劑的分子量。
蒸氣壓(Vapor pressure)
蒸氣壓是飽和蒸氣壓的簡稱。在一定溫度下,液體與其蒸氣達到平衡,此時的平衡壓力僅因液體的性質和溫度而改變,稱為該液體在該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
共沸(Azeotrope)
兩種(或幾種)液體形成的恒沸點混合物稱為共沸混合物,是指處于平衡狀態下,氣相和液相組成完全相同時的混合溶液。對應的溫度稱為共沸溫度或共沸點。
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
折射率是表示光在兩種不同(各向同性)介質中光速比值的物理量。光的速度因介質不同而異,當光從一種透明介質進入密度相異的另一種透明介質時,由于速度改變,在其進行方向上發生改變,故稱為折射。光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比,或光線通過真空時與通過介質時的速度比,就是折射率。一般表示的折射率n是指光由空氣進入任一介質的數值。通常所指的折射率是采用鈉黃光(D線),在tC測定的,故用ntD表示,如在20℃時測定的,則為n20D。
閃點(Flashing point)
閃點又稱燃閃點,表示可燃性液體性質的指標之一。是指可燃性液體加熱到其液體表面上的蒸氣壓和空氣的混合物與火焰接觸發生閃火時的最低溫度。閃燃通常為淡藍色火花,一閃即滅,不能繼續燃燒。閃燃往往是發生火災的先兆。測定閃點有開口杯法和閉口杯法,一般前者用于測定高閃點液體,后者用于測定低閃點液體。
燃點(Ignition point)
燃點又稱著火點,表示可燃性液體性質的指標之一。是指可燃性液體加熱到其表面上的蒸氣與空氣混合物與火焰接觸立即著火仍能繼續燃燒的最低溫度。易燃液體的燃點高于閃點1~5℃。閃點愈低,燃點與閃點之間差別愈小。
自燃點(Spontaneous ignition point)
可燃性物質在沒有接觸明火就能引起著火的最低溫度,稱為自燃點。自燃點越低,著火的危險性越大。同一物質的自燃點隨壓力、濃度、散熱等條件及測試方法不同而異。
爆炸極限(Explosive limits)
可燃氣體,可燃液體的蒸氣或可燃固體的粉塵在一定的溫度、壓力下與空氣或氧混合達到一定的濃度范圍時,遇到火源就會發生爆炸。這一定的濃度范圍,稱作爆炸極限或燃燒極限。如果混合物的組成不在這一定的范圍內,則供給能量再大,也不會著火。蒸氣或粉塵與空氣混合并達到一定的濃度范圍,遇到火源就會燃燒或爆炸的最低濃度稱為爆炸下限;最高濃度稱為爆炸上限。爆炸極限通常以蒸氣在混合物的體積百分數表示,即%(vol);粉塵則以mg/m3濃度表示。如果濃度低于爆炸下限,雖然明火也不致爆炸或燃燒,因為此時空氣占的比例很大,可燃蒸氣和粉塵濃度不高;如果濃度高于爆炸上限,雖會有大量的可燃物質,但缺少助燃的氧氣,在沒有空氣補充的情況下,即使遇明火,一時也不會爆炸。易燃性溶劑都有一定的爆炸范圍,爆炸范圍越寬,危險性越大。
粘度(Viscosity)
粘度為流體(液體或氣體)在流動中所產生的內部摩擦阻力,其大小由物質種類、溫度、濃度等因素決定。一般是動力粘度的簡稱,其單位是帕?秒(Pa?s)或毫帕?秒(mPa?s)。粘度分為動力粘度、運動粘度、相對粘度,三者有區別,不能混淆。粘度還可用涂—4或涂—1杯測定,其單位為秒(s)。
門尼粘度(Mooney viscosity)
門尼粘度又稱轉動(門尼) 粘度,是用門尼粘度計測定的數值,基本上可以反映合成橡膠的聚合度與分子量。按照GB 1232標準規定,轉動(門尼)粘度以符號Z100℃ 1+4 表示。其中Z——轉動粘度值;1——預熱時間為1min;4——轉動時間為4min;100℃——試驗溫度為100℃,習慣上常以ML100℃ 1+4 表示門尼粘度。
溶解度(Solubility)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物質在一定量的給定溶劑中溶解的最大量稱為溶解度。固體或液體物質的溶解度,一般用100g溶劑中能夠溶解物質的克數表示。氣體溶質的溶解度常用每升溶劑中所溶解氣體的毫升數表示。
溶解度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
溶解度參數還稱為溶度參數,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種量度。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能稱為內聚能。單位體積的內聚能叫做內聚能密度(CED)、CED的平方根(CED)1/2定義為溶解度參數,代號為δ或SP。
表面張力和表面能(Surface tension , surface energy)
液體內部分子的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處于向內一種力作用下,這種力使液體盡量縮小其表面積而形成平行于表面的力,稱為表面張力?;蛘哒f是液體表面相鄰兩部分間單位長度內的相互牽引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種表現。表面張力的單位是N/m。表面張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性質、純度和溫度有關。表面張力乘表面的面積即為表面能。表面張力越大,表面積越大,所具有的表面能也越大。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每公斤物質溫度升高1K時所需吸收的熱量稱為比熱容,單位是kJ/(kg?K)。在壓強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1K時所吸收的熱量稱為定壓比熱容。
熱導率(Thermal conductivity)
熱導率過去稱為導熱系數或熱傳導系數,反映物質的熱傳導能力。即在物體內部垂直于導熱方向取兩個相距1cm,面積為1cm2的平行平面,如果在這兩個平面溫度相差1K,則在ls內從一個平面傳導到另一平面的熱量就規定為該物質的熱導率,其單位為W/(m?K)。
水分(Water content)
物質中所含的水分,但不包括結晶水和締合水。通常用試樣原質量與試樣失水后質量百分數表示。
吸水性(Water absorption)
是物質吸水程度的量度。系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把物質在水中浸泡一定時間所增加的質量百分數。
灰分(Ash)
灰分亦稱灼燒殘渣,系指經蒸發及灼燒后,其礦物成分形成的氧化物及鹽類的殘留物,用百分含量表示。
針入度(Needle penetration)
針入度是以標準針在一定的荷重、時間及溫度條件下垂直穿入瀝青試樣的深度來表示,單位為1/10mm。非經另行規定,標準針、針連桿與附加砝碼的合重為100±0.1g,溫度25℃,時間為5s。針入度愈大表示愈軟,即稠度愈??;反之則表示愈硬,即稠度愈大。
硬度(Hardness)
硬度是材料對壓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根據試驗方法不同有邵氏(Shore)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Rockwell)硬度、莫氏(Mohs)硬度、巴氏(Barcol)硬度、維氏(Vichers)硬度等。硬度的數值與硬度計類型有關,在常用的硬度計中,邵氏硬度計結構簡單,適于生產檢驗。邵氏硬度計可分為A型、C型、D型,A型用于測量軟質橡膠,C和D型用于測量半硬和硬質橡膠。
苯胺點(Aniline point;A.P.)
苯胺點是等體積的石油烷烴與苯胺相互溶解時的最低溫度,用以表示鏈烷烴類飽和烴的含量。苯胺點的高低與化學組成有關,苯胺點愈高,烷烴含量愈多;苯胺點愈低,芳烴含量愈多。
體積電阻率(Volume resistivity)
也叫體積電阻、體積電阻系數,是表征電介質或絕緣材料電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表示1cm3電介質對泄漏電流的電阻,單位是Ω?m或Ω?cm。體積電阻率愈大,絕緣性能愈好。
吸油量(Oil absorption)
一定質量顏(填)料的顆粒絕對表面被油完全浸濕時所需油料的數量。
酸值(Acid value)
酸值又稱酸值,它表示有機物質的一種指標,是中和1g有機物質的不揮發物中游離酸所需氫氧化鉀(KOH)的毫克數,即mgKOH/g。
羥值(Hydroxyl value)
1g樣品中的羥基所相當的氫氧化鉀(KOH)的毫克數,以mgKOH/g表示。
碘值(Iodine value)
表示有機物質不飽和程度的一種指標。是1g樣品所能吸收碘的質量百分數。不飽和程度愈高,碘值愈大。
環氧值(Epoxy value)
環氧值是表示100g環氧樹脂中含有環氧基的當量數,即 。環氧值愈大,分子量愈小,粘度愈低。
環氧當量(Epoxy equivalent)
環氧當量表示每一環氧基團相應的樹脂的分子量。
HLB值(HLB value)
HLB為親水親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的縮寫,用以衡量表面活性劑分子中極性基、非極性基兩部分的相對強度。若極性基團愈強,其HLB值就大,親水性愈強;若非極性基團愈長,其HLB值就小,親水性愈差。
臨界膠束濃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臨界膠束濃度,也有稱臨界膠團濃度,簡稱CMC。乳化劑溶液性質發生突變的濃度范圍,稱為乳化劑的臨界膠束濃度。乳液體系在達到臨界膠束濃度后,許多個乳化劑分子聚集起來形成膠束。CMC的單位是mol/L。
波美度(Degree Baum′e)
采用玻璃管式浮計中的一種特殊分度方式的波美計所給出的值稱為波美度,符號為°B′e。用于間接地給出液體的密度。
固體含量(Solid content)
固體含量又稱不揮發物含量、總固含量(TS),表示試樣在一定溫度下加熱后剩余物質量與試樣質量的比值,以百分數表示。
表面活性劑(Surface—active agent)
又稱界面活性劑,能顯著地改變液體表面張力或二相界面張力的物質?;蛘哒f能強烈地吸附在其他物質的表面或聚集于溶液的表面,降低液體或固體表面張力的物質。
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tity)
表示濕度的一種方法,是在相同條件(同溫同壓)下,絕對濕度與飽和絕對濕度之比,即在相同條件下,空氣(或其他氣體)中實際所含水蒸氣的質量與飽和水蒸氣質量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
表觀密度(Apparent density)
曾稱為堆密度、松密度、假密度、貌視密度,表示單位體積(包括空隙在內)物質的質量。
同分異構體(Isomer)
化合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有不同的結構和性質的現象稱為同分異構。能發生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叫做同分異構體,簡稱異構體。
相對分子質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
簡稱分子量,是指物質的分子或特定單位的平均質量與核素10 6 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符號為Mr。
數均分子量(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聚合物是由化學組成相同而聚合度不等的同系混合物組成的,即由分子鏈長度不同的高聚物混合組成。通常采用平均數分子量表征分子的大小。按分子數目統計平均,則稱為數均分子量,符號為(ˉMn)。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組成聚合物分子鏈的鏈節數目稱為聚合度,代號為n或DP,可作為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量度。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高分子由于大小不一,除了分子量具有統計特性,還有多分散性,即分子量分布。相同的平均分子量會有不同的分子量分布,表現出不同的性能。
均聚物(Homopolymer)
由同一單體聚合成以一種鏈節重復構成的聚合物,稱為均聚物。
共聚物(Copolymer)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單體或單體與聚合物間進行聚合生成的聚合物,稱為共聚物,它分為嵌段共聚物、無規共聚物、有規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等。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聚合物主鏈的某些原子上接有與主鏈化學結構不同的聚合物鏈段的側鏈的一種共聚物,稱為接枝共聚物,如接枝氯丁橡膠、SBS接枝共聚物。
預聚物(Prepolymer)
聚合度介于單體與最終聚合物之間的一種分子量較低(1500以下)的聚合物,也稱為低聚物、齊聚物(Oligmer),是由少數鏈節組成的聚合物,如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或這些低聚物的混合物。
玻璃化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無定形或半結晶聚合物從粘流態或高彈態向玻璃態轉變(或相反的轉變)的較窄溫度范圍的近似中點,稱為玻璃化溫度,通常以Tg表示,是耐熱性的一個指標。
脆化溫度(Brittle temperature)
聚合物低溫性能的一種量度,以具有一定能量的沖錘沖擊試樣時,當試樣開裂概率達到50%時的溫度,稱為脆化溫度,也叫脆折點。
熱變形溫度(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under load)
聚合物耐熱性的一種量度,是將聚合物試樣浸在一種等速升溫的適宜傳熱介質中,在簡支梁式的靜彎曲負荷作用下,測出試樣彎曲變形達到規定值時的溫度,即為熱變形溫度,簡稱HDT。